?文/楊學明
?
???????2008年秋天,我以測試經理的身份進入深圳藍韻公司研發管理部工作,正好趕上該公司與深圳某咨詢公司的IPD項目實施開始。一個月前,藍韻公司剛剛與一家小有名氣的咨詢公司簽署了《研發管理流程咨詢及信息化項目協議書》。先介紹一下藍韻公司的背景:
?
? 藍韻醫療是一個注重產品創新和新技術應用的高速發展的企業,目前公司員工1200人,研發人員有近200人,產值在8~10億,在醫療器械行業目前排名第二。藍韻目前主要有5條產品線:1)超聲設備(彩超、黑白超);2)放射類(數字成像和顯像片);3)醫療IT(醫療和醫院信息化);4)檢驗(生化、實驗室)設備;5)血透析(廠址在廣州,新并入產品)。
?
此次實施IPD項目主要目標和范圍:
? ? ?1、?建立完備的研發項目管理體系,形成系統的項目計劃與監控體系;
? ? ? 2、建立基于戰略和流程的任職資格管理體系、研發績效管理體系和KPI指標體系, ?驅動研發績效改進,牽引公司各部門對新產品研發的支持, 保障流程的有效運作;
? ? ? 3、建立研發管理信息系統,實現研發管理流程和IT的有效結合,促進研發流程的有效落實和固化,提高流程的可執行性,真正提高公司研發管 理水平。
?
項目經理由藍韻研發管理部經理和咨詢公司的總經理共同擔任。當時藍韻的主要問題如下:
? ? ? 1)?項目管理環節非常薄弱,項目質量、進度、成本均無法控制。
? ? ? 2)?跨部門團隊合作困難,研發與采購、供應鏈、客服、產品市場等部門缺乏溝通渠道。
? ? ? 3)?缺乏科學的產品決策評審機制,許多評審會只依賴某些領導的“拍腦袋”
? ? ? 4)?缺乏科學的KPI考核機制,員工流動性較大,公司內部有吃大鍋飯的現象,沒有考核依據。
? ? ? 5)?公司老總比較重視市場,而對研發則不夠重視,研發常常因為一個小小的產品需求變更而疲于奔命,甚至影響了產品開發進度。
? ? ? 6)?產品開發前期測試不充分,質量無法保障,許多產品在客戶現場出現不穩定的情況。
?
經過咨詢公司與藍韻公司的共同努力,結合藍韻公司情況,制定了如下的IPD開發流程:
經過三個月的實施和培訓,咨詢項目宣告失敗,研發管理部推行的這套流程引起了眾多研發總監的反對,流程開展無法繼續開展下去,藍韻公司終止了與咨詢公司的合作。負責研發管理部負責人李華不得不引疚辭職。
?
流程推廣失敗的根本原因分析:
?
1.?IPD的流程沒有得到老板的大力支持,只是邊走邊瞧,各部門的管理人員還沒有認識到IPD真正能為公司帶來的價值;
2.?跨部門的溝通機制沒有建立,得不到周邊部門的支持與配合;
3.?咨詢公司的調研工作不深入,對醫療電子行業的需求把握得不好,所以在培訓效果不好,很多學員反應講師講的知道都來自于華為經驗,沒有醫療方面的案例;
4.?醫療電子行業產品研發特點是周期短,市場競爭激烈,需求變化快,研發的規范性和市場的需求難以平衡。
5.?許多關鍵崗位缺人,無法跟IPD的實施相配套。
?
?????咨詢項目失敗之后,藍韻的高層領導認識到請咨詢公司只是“隔山打?!?,認為局外人始終解決不了公司的核心癥結,要想做好公司的研發流程必須熟悉公司的業務和其它子模塊的流程。
經過公司人力資源部的招聘,找到了一位以前有過IPD實施經驗的高級總監張敏,公司不惜重金將他聘為研發管理總監,全盤負責公司研發管理體系的建設,包括研發流程,平臺和工具的推行工作。張敏先后在國內某知名通信企業,外資企業均實施過IPD流程,進入藍韻公司后如魚得水,對于處于研發初級階段的藍韻公司信心十足,決心在一年內將藍韻公司打造一流的研發中心, 張總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, 并就IPD項目對他進行授權。
張敏入職以后,制定了一個信心十足的IPD實施計劃:Q1主要調研原咨詢公司的研發流程遇到的困難和問題;Q2針對公司的實際情況制作一些模板,設計一些管理工具;Q3主要是流程的培訓和工具的上線;Q4正式運作PDT和IPMT團隊。
經過前三個季度的努力,張敏各項任務都完成得很好,除了PLM(產品生命周期管理)系統沒有上線之外。研發流程的專業性受到了大家的好評,高層領導都非??春眠@套IPD流程。正好第四季度有幾個新產品立項,研發管理中心建議新產品開發必須按照IPD的流程進行,包括產品立項,PDT任命,TR評審,DCP評審和IPMT會議等活動。并確定IPMT的框架如下:(IPMT的組織者由研發管理中心總監擔任)
流程運行不久,問題就出現了:
ü?PDT團隊的積極性不高
ü?項目經理權威性不夠,跨部門工作難以協調,項目經理干完一個項目之后大多有走人的想法。
ü?考核流于形式,大家相互包容,沒有真正替產品的成功負責
ü?TR評審時大家只關注自已部分的內容,不關注其它部門的內容。
ü?項目延期后,相互扯皮,難以找出問題的根源。
ü?PDT成員的考核結果大部分還是部門領導說了算,來自成員之間的評價大部分是主觀的。
ü?研發管理中心的項目管理工程師只是起到一個協調的作用,監控不了項目執行情況,有時甚至與項目經理作弊, 在關鍵評審點蒙混過關。
ü?工程變更流程ECR/N 召開了三次會議,都達不成共識,每個部門都在為自已的利益而爭取,對于加大自已工作量和自已難度的提議一律反對。
ü?研發人員解決問題的承諾無法兌現,他說是物料的問題,不是開發的問題,但采購又說是研發本身的問題,相互扯皮。
ü?PDT團隊的成員相互還不了解,甚至叫不出名字,部門之間仍有鴻溝。
?
IPD流程經過半年的運作之后,許多PDT核心成員出現了離職現象,每次由研發管理中心發起的IPD流程培訓,員工不愿意參加;由于沒有相應的激勵措施,很多PDT成員配合不積極,考核時相互包容,導致工作效率比以前還低;許多產品研發總監已開始抵觸IPD的實施,覺得吃力不討好,研發人員累死累活還得不到認可,對各種流程和培訓開始疏遠,覺得運作PDT需要太多的資源和時間,無法縮短產品的上市周期;每次TR評審很多人請假,大部分人認為TR評審是在走形式,項目管理工程師要一個一個打電話,大家才來參加。。。。。負責推廣IPD流程的張敏承受著巨大的壓力,他和他的項目管理團隊已和研發團隊越走越遠。
對于張敏的失敗,做一下分析:
1)?對于IPMT的運作模式存在嚴重的問題,先來看看藍韻公司的組織架構:
IPMT的組織者由研發管理中心總監張敏擔任,這顯然是一個錯誤,因為IPMT的成員來自于各個跨部門的最高管理者,研發管理中心沒有權利去命令其他部門同級管理者,包括簽發各種任命文件,以及PDT重要文件,都需要更高一級的領導來擔任這個角色,這是執行IPD不力的主要原因。IPMT的組織者應由總裁擔任,只有這樣,采購、供應鏈、產品市場、客服、財務等核心PDT成員才會真正投入進來;
2) 缺乏核心項目經理,大部分擔任項目經理的成員都是技術出身,雖然經過了培訓,但由于公司長久以來形成的研發文化和習慣已很難改變,大部分人認為IPD很難在短期內見到成效,所以在很多TR評審和DCP評審還是跟原來一樣,走形式;由于張敏原來的背景是做電信和電視墻的業務,對醫療的業務也是第一次接觸,所以不懂業務的流程專家也很難去推動IPD流程;要成功推動IPD,需要掌握一定的業務知識,只有這樣,項目經理才比較好當,才能贏得團隊的信賴;
3)PDT經理并沒有為產品的市場成功而負責。主要表現在:
沒有對需求進行跟蹤管理,臨時性的需求較多,沒有專門去管理它們;
研發人員沒有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思想,培養市場意識;
沒有做好業務計劃,提供基于事實的決策依據,為市場成功奠定基礎;
沒有按時完成各項目計劃,實際計劃與原計劃脫節,新產品不能按時上市;
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,對新產品質量控制不力,對用戶的要求不能夠深入理解;
在設計過程中沒有考慮成本因素,浪費了大量的資源,導致產品贏利性不強;
面向可制造性、可測試性、可服務性等需求的設計不嚴謹,通常缺乏這些需求的設計;
產品的可持續性改進和優化沒有考慮,缺乏產品的生命周期管理思路。
4)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以及與PDT結合的KPI考核體系。藍韻公司沒有將管理和技術的職業通道分開,并且沒有劃分職業通道晉升的級別,員工的職業前景非常模糊。在激勵方面,設有季度獎,年終獎和項目獎,但評價的方法不科學,有吃大窩飯的現象,所以大部分員工的積極性并不高。應盡快建立員工職業發展通道和科學的KPI考核制度。建立以IPMT為主,以各部門考核為輔助的PDT團隊考核機制。
5)加強內部的培訓。目前很多PDT成員都無法達成共識,其根本原因是對一個問題的看法不一樣,如研發認為嵌入式軟件的進度可以延遲到生產階段,但中試和供應鏈部門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風險,軟硬件的兼容性問題通常在生階段才發現。這就需要各部門的PDT成員都通過培訓提升對IPD的認識。
6)加強過程質量的控制,目前由POP(項目操作員)兼認PQA很不科學。因為POP只知道按排會議,是一個輔助項目經理的角色,而PQA是一個監督和審查項目經理的角色,所以這兩個角色如果給一個人去扮演,是非常沖突的,當然做不好。需要盡快將這兩上角色分開,并重點關注研發過程質量。
7)最后,公司最高領導人應加強對IPD流程的關注,只有老板對IPD流程引足夠重視,IPD的實施才有可能成功。
?
---THE END----
地址:深圳市寶安中心區前海卓越時代廣場C棟
2508室